注释
①乌桓:古代民族之一。亦作乌丸,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。其族属和语言系属有突厥、蒙古、通古斯诸说,未有定论。②科问:查问。③三征:三国魏征南将军王昶﹑征东将军胡遵﹑镇南将军毌丘俭的合称。④公休:即诸葛诞(?—258),字公休,琅邪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,蜀汉丞相诸葛亮族弟。在三征献策之前,他已经向司马师献计。诸葛诞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,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、文钦的叛乱。后起兵反司马昭,兵败被杀。⑤二郡:指并州的新兴、雁门两郡。⑥便宜:方便合适;便利。⑦报听:批复所言事项,听其斟酌处理。⑧临履:实地查核。⑨司马: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大司马之属官,有军司马、舆司马、行司马。魏晋以后,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,置府僚司马。
●曹操仓亭破袁绍
译文
曹操自己决定攻击乌桓,各位将领全都谏止。已经击破乌桓还师后,查问之前劝谏的那些人。众人都不知晓其中的缘故,每一个人都很恐惧。曹操却全部重重地赏赐了他们,说:“我前面的行动,冒着危险希图侥幸成功。即使取得了胜利,是上天的佐助,但也不能作为常规的模式。你们各位的谏言,是万分安全的计策,因此对你们重赏。以后不要为难怕劝说我。”魏国攻伐东吴,征南将军王昶、征东将军胡遵、镇南将军毌丘俭各自献出计策,皇帝下诏询问尚书傅嘏的意见,傅嘏说:“贪图赏赐追求战功,先战斗然后求得胜利,这根本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。”司马师不听,分兵三路夹击吴国,部队大败。朝廷商议准备贬谪各位将军出外,司马师说:“我没有听从傅嘏的话,导致现在这样,这是我的过错,那些将领有什么罪?”将领们全部被宽宥罪过。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,当时担任监军,唯独削除了司马昭的爵位。雍州刺史陈泰请求朝廷下令给并州,合力讨伐胡人,司马师听从了这个意见。兵力还没有会合,并州却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行军路程太远就令人震惊地造反了。司马师又向朝中的官员谢罪说:“这是我的过错,不是雍州刺史陈泰的责任。”因此人们都既羞愧又对司马师心悦诚服。司马昭派兵到寿春讨伐诸葛诞,王基开始赶到的时候,寿春城的包围尚未合拢,司马昭敕令王基收住军队守住壁垒。王基累次请求进击讨伐,司马昭命令王基引领诸军转移占据北山,王基坚守合宜,上呈奏疏说:“倘若转移部队依仗险要地形打仗,人心动摇,对形势会造成极大损害。”奏疏上报后意见被听从。等到寿春平定,司马昭给王基写信说:“起初,议论攻城的人众说纷纭,要求军队转移的特别多,我当时尚未亲临战场,也认为适宜转移。将军你深入地权衡了军队转移的利弊,独自秉持坚固的心意,对上违背天子命令,对下拒绝众人建议,终于制住敌人擒获贼人,即使是古人称述的贤人,也不过如此。”然而,东关的败仗,司马昭向众人质问说:“谁负责这次的咎误?”司马王仪说:“责任在元帅。”司马昭发怒说:“王仪打算推诿罪责给我吗?”让人带王仪到帐外斩杀了。这样就错了。曹操和司马师、司马昭的奸诈和大逆不道,固然不必提及。然而,在用兵的时候,把美名归给别人,把恶名自己承担,兼用众人的谋略和智慧,还有谁不高高兴兴地竭尽全力去让他们使用呢?袁绍不采用田丰的计策,在官渡败给了曹操,本来应该归罪自己,向田丰谢罪还来不及,他却说:“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,最终被他耻笑。”竟然杀了田丰。袁绍的亡国败军,不是偶然。